逆境砺志,文学追梦
文学院 樊静怡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她自立自强,有志气、敢担当;她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她志存高远,砥砺奋斗。不囿于眼前的山重水复,抬头仰望更浩瀚的星空。生如长河,渡船千艘,唯自渡方是真渡。她强大又温暖,她迎着希望向前,向着更广阔的天际奔去,努力做自己永不黯淡的太阳。
困境铸魂,坚毅青春勇向前
将门之后、书香门第,都曾是邻里对樊静怡家庭的形容。曾祖父曾在抗日战场冲锋陷阵。祖父从工人破格提拔为高级工程师,是山东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后到出版社当编辑部主任,他主编的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被山东、宁夏、内蒙古审定为全省中小学教材,高中《信息技术》被教育部审定为全国高中教材。父亲是一名中共党员,在海尔最辉煌时期担任空调机厂厂长。本世纪初,为突破工厂发展瓶颈,父亲带领工人加班加点,得急性肾炎后仍带病坚持,最终不幸患上尿毒症。他始终以强者自居,患重病后因不想给集团添麻烦,不顾领导和父母的劝阻,坚决辞职,不久病逝。去世时仅36岁,樊静怡仅3岁。
父亲生前缠绵病榻,数年治疗花光了积蓄,使家庭负债累累。然雪上加霜,小小年纪的樊静怡也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中巨变,坚强的母亲并未倒下,独自承担起抚养女儿的重任。母亲是联通公司的派遣工,工作忙碌,常常晚上十点以后才下班,月均工资也仅能维持母女两人生活而已。
尽管家中长辈竭尽所能守护小小樊静怡的童年,但从小独立的她还是敏锐察觉到了“父亲出国工作去了”这一善意的谎言。生命的脆弱、安全感的缺失激发了她要强的斗志,绘画、写作、英语,样样不落。上初中后,樊静怡深知学习是改变命运最便捷的道路,于是她刻苦学习,努力奋斗,中考时以优异的分数考入了全国百强高中。家庭虽残缺,家风未泯灭。樊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志气与担当、责任与使命。对于樊静怡来说,苦难从不是勋章,而是成长的基点。
勤学不辍,文学知识铸梦想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坚持勤学求真,夯实专业知识,是樊静怡对自己的一贯要求。2021年高考进入海南师范大学后,她深爱着文学这片土壤。她说,漫漫求学路,幸得良师指引。进入大学后,樊静怡自强不息,勤工俭学,愈发自信,身为院校两级“十佳学习标兵”,她践行着“一日长于百年”的严格追求,专业核心课程平均学分绩点为学院第一,主修科目成绩斐然,两次综合测评学业单项分亦位于年级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两年专业一等奖学金,对学院、学校和国家给予的关爱与帮助始终心怀感恩。
她说,春华秋实虽万里路遥,但发光的人终会是光芒万丈。丰富的科研竞赛成果便是她扎实专业知识的最好见证。曾获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负责人)、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和省级一等奖(负责人)、海南省高校2022年“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征文(第一作者)、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金奖(负责人)、“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校级一等奖、海南师范大学第13届教师技能大赛CAI课件制作文科组第一名等奖项。当文学的生发联想和语言的缜密细腻在美学与逻辑的碰撞之中交织、旋转、腾跃、升华,化身为具象化的成果,樊静怡更加坚定了在中文的殿堂里继续深造的决心。
青春担当,积极投身自贸港
樊静怡深知新时代新征程赋予青年学子的自强使命和人文社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作用,因此她决心将青春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苏轼在儋州曾鼓励琼州进士姜唐佐:“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樊静怡,扎根琼岛,挺膺担当,以道自任,履践致远。
聚焦苏学,她加入校首届东坡书院实验班,参与海南省苏轼文化教育基金会的“东坡文化研究”系列课题;聚焦方言,她参与文学院副院长冯法强主持的国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23)“海南汉语方言地图集编制及其方言特征调查研究”,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嗨!南谣——琼瑶采集、正音、二创、推广平台”,查阅书籍,采集语料,调查论证,推动语言资源保护和乡音记忆回归;聚焦教育,她锻炼自身师范技能,参与院青协组织的授课活动,两次获学院“研创”科研项目立项,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琼剧资源赋能海南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路径……青衿之志无远弗届,青年之行念念在兹。一言以蔽之,樊静怡的学习之旅已与海南文脉紧密相连。
樊静怡的琼岛求学之旅彰显着榕树青年坚韧而灵动的品格,这场旅途不曾停歇,每一步都离不开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和与生活的短兵相接。为了每个生命的尊严与博雅,唯愿穷尽才智以穷尽天理;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富强,唯愿超越自我以超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