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学,求是,创新”校训,是海南师范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海师人奋斗的精神动力。“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独木成林、爱满天涯”的“榕树精神”,是海南师范大学精神的形象概括和真实写照。在奋斗路上,海师学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我们一起见证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风采,感受榜样的力量!
陈小钰,女,中共党员,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20级地理科学1班学生,连续两年担任班级副团支书职位,志愿总时长510h。
人物经历:
·2020年海南自贸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级优秀奖
·2020年度优秀共青团员
·2020-2021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2020-2021学年二等专业奖学金
·2021年度优秀共青团员
·2021年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校级二等奖
·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二等奖
·2021-2022学年航天宏图奖学金
·2021-2022学年一等专业奖学金
·2021-2022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2022年度优秀共青团员
·2022年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级三等奖
·2022年海南自贸港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级二等奖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
·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
·2022-2023学年一等专业奖学金
·2023年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
·202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
·2023年海南师范大学“铜奖志愿者”
·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优秀实习生
翻阅陈小钰的资料,很难不被她长长的的个人获奖经历惊讶到。陈小钰最早参加的比赛是在2020年,也就是她刚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个学期。在很多新生还处在一个迷茫犹豫,不敢轻易尝试的阶段时,她就已经开始参加比赛了。面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参加比赛的”这个问题时,陈小钰把答案归纳为“有活力”一词。那时候的她保持着初入大学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有着已挣脱高考压力束缚的轻松愉悦,所以面对再多的公共课程,也都是带着积极探索的学习热情,也包括对许多新鲜事物抱着好奇与积累经验的心态尝试。
陈小钰第一次参加的比赛就是职业规划大赛,这个比赛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她来说,影响很多。这个比赛让她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明确了她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地理教师的方向。饱含热情,把握当下,这是她尝试利用大一的时间跨出“参加竞赛”第一步的原因。所以,无论比赛结果的好坏,陈小钰都会为她勇于尝试的态度而感到开心。
陈小钰说,她觉得青春最不缺乏的就是勇气。大学时期的我们是自由的,有着无限的动力与勇气,可以去尝试很多有趣的事情,去试错与探索。大学四年如果只用心学习专业课程,在她看来是会很枯燥乏味的。在有足够的时间的前提下,她可以去参加志愿、加入社团、旅游远行,丰富她的生活兴趣,但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更可以让她拓展一项专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也是为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也正因为如此,陈小钰抱着“勇敢试一试”的心态在多项比赛中锻炼与打磨,每一次参赛她都全力以赴,不懂的地方就去学、去问、积极交流。完成一份完整的计划书需要很多细节,创业计划书、职业生涯规划书、教学设计等都追求全面的思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参赛准备让她取得理想的成绩,而理想的成绩又进一步激励她参与到一次又一次的竞赛当中。
在陈小钰众多的参赛经历中,她印象最深的比赛经历,还是大二下学期第一次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与教学辅助。第一次接触微课教学,第一次学习动画制作,陈小钰和团队的成员都是从零开始,并且几人当时的专业课程也繁重,只能勉强挤出时间讨论交流,剩下的时间分工学习。
陈小钰团队的选题是《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了“温室效应”这个热点。主题方面,贴合时事,内容富有新意。以关键词“世界环境日”引出“温室效应”,并融入“动画人物交互对话”、“探究式之旅”等创意进行讲授。陈小钰主要负责的工作是与另一成员完成微课的教学设计、脚本,自己完成部分的动画制作和音频剪辑,并参与比赛答辩。
但因为动画制作难度大,也没有学长学姐能提供直接经验,以及团队里也出现了普遍存在的沟通问题和合作态度问题,这些都让陈小钰变得更加焦虑。但是单纯的焦虑于事无补,解决现存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调整心态。最后,陈小钰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用“来画”软件学习制作动画、和成员一起设计丰富且创新的教学内容,抱着享受学习过程的平和心态坚持了下去。所以有时候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先别急着放弃,可能并不是自己能力的问题,只是心态没调整好而已。
微课教学是师范生在当今科技时代必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在参赛过程中不只是能拓展视频剪辑、动画制作、教学设计编写等多项技能,更多的是拥有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小钰学姐的参赛建议:
一、组建团队
建议选择擅长不同方向的成员组成,除了需要编写教学设计、脚本的成员,还需要会制作动画、抠图、使用创新技术/软件等的技术人员、绘画人员。我们参赛那年只有三名成员,也没有经验,都是同一专业,在动画精美度、原创度、创新性上面就没有优势。
二、前期选题与准备
①了解微课制作的要求,时长要求、作品介绍、教学设计编写等。多在网上学习优秀的微课设计作品,找准大致的制作方向。
②选题“小”而“精”,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作品要有创意,题材有亮点。比如我们的微课作品的开头以“世界地球日”情境导入,进而展开探究“温室效应”对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提高真实度,另一方面通过动画和现实现象结合的方式,使整节微课内容更加多元化,激发学习兴趣后才引到原理的讲解。
③微课教学内容要完整且严谨,有情境导入、主题引出、练习巩固和拓展总结环节。这可以根据学科内容来调整,地理学科较注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多结合生活现象,通过视频、实验等来引出原理讲解,最后再做题巩固。教学反思也别忘了写,还可以设计课后作业,如利用公众号软件来学习等。
三、制作与后期完善
①寻找适合自己的软件制作动画,“万彩动画大师”、“来画”、“Flash”等动画软件,甚至Power point也可以制作。
②接着是绘画软件,能手绘素材可以大大提升作品原创度,我们用过“procreate”、“Canva可画”、“爱笔思画X”等软件。可融入其他的创新性素材,3D建模等,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设计。
③后期完善基本就是配音和剪辑,配音可以自配,也可以利用配音软件,当然这可能会缺少感情。视频剪辑可以利用“剪映”、“Pr”等剪辑软件,利用Adobe Photoshop抠图等。
四、比赛答辩
①微课组答辩要点:作品简介(教材选择、主要内容),教学准备(选题意义、教学目标、重难点等)、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特色亮点,把自己作品的内容逻辑讲清楚、优势放大。网上有更多优秀的资源可以学习,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②提前预测评委会提问的问题,比如“你们这个微课教学思路是什么?”、“这些动画如何制作的?是否都是原创?”等。虽然答辩只有几分钟,但回答也要自信大方,答题思路最好清晰完整。
然而没有人会是一直顺顺利利的,曾经的陈小钰也因为高考失利而陷入过深深的痛苦和打击之中。打败过去的方式往往就是战胜未来。高考结束后的陈小钰慢慢看开了许多,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她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所以她尝试走出去,去运动、去旅行、去尝试参加各种活动,重拾生活的乐趣后,她也就有了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去看待问题。步入大学以来,她就一直在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状态。
陈小钰学姐的学习经验分享:
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还有要对任何新事物都有积极探索的好奇。无论是物化数英等其他课程,还是重要的地理专业知识,我都保持着对学习新事物的好奇,以及增长见识的初心。比如在学习《气象与气候学》这一门专业课程时,我就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知识十分好奇,“副热带高压是如何影响台风的路径选择”等等问题,这些都很有意思,想去进一步探究,这是一种正向、愉悦的感受。而且除了课本以内的知识,我还会去了解课本之外的气象信息,有好奇就有提问,与同学讨论,与老师交流,在这过程中也是打好专业基础。
②学习要有清晰的目标计划。我会通常会先定好一学期的目标,例如该如何学好各个科目、选择参加哪些提升自己的比赛等。日常学习要有时间管理,虽然不容易做到早睡早起,但我也会尽量调整自己的时间。效率高的时候就用来学重要的课程,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抱有积极的态度,学习就不会那么烦躁。当然也要劳逸结合,记得偶尔运动一下放松心情。
③后期的考试,要整理重点,复习知识点。我一般会和同学互相帮助,分享资料和经验。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在整理重点方面,我自己是先把老师划的范围跟着课本过一遍,再把相关的知识填充进自己整的资料里,还要会预测考试重点之外的知识,重复老师课上强调的内容,最后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交流。
④最后,提前背书复习。我一般是提前两周左右开始复习背书的,有了兴趣的基础,就可以在一开始就抓住注意力,进入一种较为专注的状态,复习效果也就会好。我的内驱力不够强,但可以利用奖励和成果来激励我自己坚持下去。还有就是放平心态,能学多少是多少,复习期间不比较。
⑤其余时间,我都用来参加志愿活动、竞赛以及班务的组织,这也是一种学习。学习不能只在乎结果,而重在享受学习过程中汲取新知的成就感。
陈小钰说,对经历了大学四年的她来说,“迷茫”并不是一个不好的词。人生几何不迷茫,或许大一大二在为学的专业课程不合适而担心,在因为身边的人总是参加很多比赛、社团而焦虑,但到了大三大四还是会开始新的迷茫,在担忧未来工作、在确定考研方向......迷茫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当你试图探路、想踏出一步时,你渴盼进步的劲头和独立思考的状态就已经告诉你答案了!迷茫并不可怕,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新事物时,都可以勇敢地去试一试,尽自己所能,便会有所得。
她给学弟学妹们最大的建议是,要带有积极的学习热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勇于尝试、有行动计划!学习优秀经验的同时,更要及时落实。
在陈小钰的获奖经历中不难看出,她几乎是做什么都会尽力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各种竞赛拿奖,军训是优秀标兵,参加组织是优秀干事,做志愿是优秀志愿者。那么陈小钰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陈小钰说,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可能是因为她的性格导致。她是个细心负责的人,所以会很用心细致地完成一项任务。但的确将一件事做到优秀是很难的,对于陈小钰而言,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她不会着急和其他人比较,她会首先和自己比。因为总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但也总会有比以前的自己更优秀的一刻。她会比较她的学习是否有新的收获、军训的动作是否更干净利落、组织部门活动是否认真完成、志愿活动是否积极参与,自己和自己比,纠正了自己许多不足之后,她再与他人比,发现自己另一方面的不足,再纠正。
当然,要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平衡必不可少。事实上,陈小钰的学习、工作、生活也是慢慢平衡过来的,不必急于求成,也不必彻底摆烂,学习如工作,工作如学习,甚至生活也可以看作学习,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陈小钰的认知十分明确,她觉得学习和工作无非就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大学并不是每节都有课,学生工作也不是时时都有,很多同学会把这些时间花在兼职、娱乐上,那同样她也可以把这些时间花在学习和工作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陈小钰都做到竭尽全力、问心无愧。学无止境,每一学期她都有自己的小目标,注重学习、多参加竞赛,做好班级事务,自然她的生活就过得很充实。这样回望过来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感。
青青而钰,矢志不渝。这也许就是陈小钰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