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学,求是,创新”校训,是海南师范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海师人奋斗的精神动力。“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独木成林、爱满天涯”的“榕树精神”,是海南师范大学精神的形象概括和真实写照。在奋斗路上,海师学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我们一起见证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风采,感受榜样的力量!
赵明圆,共青团员,外国语学院2020级英语4班学生。曾任班级学习委员,校青年融媒体中心社交网络部干事。2023-2024学年绩点为3.96。
获奖经历:
通过普通话二甲
大学英语四六级
英语专业四级(优秀等次)
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优秀三好学生称号
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连续两年获得外研社·国才杯英语写作比赛校级特等奖
2022年演讲和阅读比赛校级三等奖
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院级一等奖&校级金奖
教师技能大赛教师口语技能比赛院级二等奖
连续两年获得“三下乡积极分子”称号
志愿时长超过300小时,获得“金奖志愿者”称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赵明圆小时候就从《论语》中汲取到的思想——学思结合,直到现在依旧影响着她。英语专业并不是赵明圆一开始就学习的专业,但在数学(师范)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她对自己的专业课成绩并不满意——公共课绩点可以达到4.1,但加上最后一门的专业课成绩却变成了3.75。“专业课成绩不高对以后的升学、就业是非常不利的。”反思之后,赵明圆意识到自己好像并不适合学数学,虽然大一学年她获得了三好学生称号,但学数学的痛苦大于愉悦,于是她便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衡量过后,她最终选择了英语专业。
而学习英语的方法,赵明圆首先强调的是词汇量。考完专业四级后,赵明圆发现词汇量就是基础。考试前,她把专业四级的词汇背了三遍以上,正式考试时,她发现整套卷子上几乎没有生词,因此词汇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其次,赵明圆认为阅读外刊也是一个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看外刊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既可以帮助补充一些外国地道的表达方式,又可以紧跟外国的时政时事,还可以了解国外的文化。”
高效的学习既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也离不开主次分明的学习计划。每年期末都是赵明圆最忙的时候,各种比赛活动、突然需要处理的事情都会打乱她原本的复习计划。例如23年六月份时,她既要准备专业四级考试,又要兼顾期末考试和互联网+比赛,还要完成转专业所需补课内容,这些事情掺杂起来,给了她不小的压力。
赵明圆认为既要培养自己双线甚至多线做事的能力,又要分清轻重缓急,哪些事情是主要的,哪些事情可以稍微放一放。当时对她最重要的是专业四级考试,因此她将专四备考任务放在首位,力争把该拿到的分数紧紧握住。其次,互联网+比赛,她作为互联网+比赛的队长,需要更有担当、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于是她每天第二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互联网+的各项任务分配下去并及时跟进。最后则是准备期末考试。
此外,赵明圆认为不要按时间来分配任务,而要按照任务点的轻重缓急来分配时间。
三年来,赵明圆始终坚持在公益领域发光发热。本着“志愿活动无大小”的原则,她积极参与了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博鳌亚洲论坛志愿活动。这两个活动对她未来的职业规划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赵明圆去的学校里的孩子的基础比较薄弱,大部分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不好导致很多孩子上课的时候不听讲。她作为任课老师究竟如何引导学生,这是令她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在大四师范生两个月实习过程中得以解决。赵明圆发现她的指导老师管理班级的理念就非常好,指导老师告诉她:班级里不存在各种偏见与歧视,氛围特别愉快。成绩好的孩子不骄傲,成绩不好的孩子也不自卑,成绩好的孩子中会存在一些良性竞争,这种良性竞争也会带动整个班级的竞争氛围,这才是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教基础比较薄弱的班级,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给他们树立一些比较好的三观?目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赵明圆来说还是一个挑战,在未来她也会不断地去尝试,积累经验。
而博鳌亚洲论坛志愿活动带给她最大的影响是:优秀的人,往往是低调且谦虚的,认真地去接受别人的意见。“要多向他们学习,多从生活中发现别人的一些优点。更要谦虚待人,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赵明圆意识到了突破自我的重要性,便结合专业,勇于尝试演讲比赛和相关项目。其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刚转专业来外语学院时参加那场演讲比赛。她说,其实那场比赛发挥得非常不好,但也正是因为那场比赛,她遇到了很多口语比她好许多倍的人,她发现她的口语与其他的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是比较薄弱的。“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自己怎么会差这么多?”痛定思痛之后,她决定要正视口语薄弱这个问题。于是从暑假七月份开始,她就跟着网上的英语博主没日没夜的练习口语,但在练习了很久之后进步依然不明显,她看着身边的人口语说得那么流利、那么自然,反观自己却表达不出来,挫败感、失落感不由地涌上心头。
练习口语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赵明圆联想到自己小时候从牙牙学语开始学母语的时候,即使已经学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也不能保证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表达十分流利,那为什么要求自己一定要流利地表达英语呢?想通这一点后,她便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从音标开始练习,然后练习单词、句子,最后练习即兴演讲。
外国语学院有一个自发性的学习小队——The brilliant,小队里同学的口语都非常好,“我意识到她们的口语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外,身边人的鼓励和积极的心理暗示都一点点地激励着赵明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能打退堂鼓,迎难而上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机里的日历记录了70天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口语终于有进步了。
“以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付出了努力之后,终会有所收获。”赵明圆在实习时,指导老师要求需要全程英文上一堂40分钟的课。在此前,她从未经历过40分钟的完整英语授课,学生的反应如何加上教育学院带队老师、指导老师和实习学校的副校长也会到场听课,赵明圆讲课前内心十分忐忑。但在一堂课讲完后,老师们都对她的口语表达了肯定。那一刻, 她觉得一直以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
谈到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人,赵明圆提到了学院的专业课老师们。“学院里的很多专业课老师都有留学的经历,老师们会在课堂上分享他们在国外经历了哪些事情,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但听他们的讲述,好像自己手握了一台可以深入大洋彼岸的望远镜”,通过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讲述,赵明圆了解到外国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和观念的不同之处,她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提高。
“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要更加努力地学习。”除了老师们的帮助,她对知识的好奇心,对各种活动和比赛的热忱,自身内驱力和身边的人的鼓励也在不断鼓励着赵明圆前行。
面对部门工作和学习,赵明圆说:“作为一个成年人,就是要培养平衡好这些事情的能力,人的潜力无穷,要相信自己能平衡好这些事情。确实会有压力,也确实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就把它看成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吧。如果平衡得好,你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厉害,成就感会让这个过程变成良性循环。”
赵明圆认为这正是一个人的能力所在,如果想兼顾部门工作,学习成绩和比赛活动,就要逼自己一把,尽可能要把握机会,尽可能做到自己的最好。
学姐寄语:“大学期间学习还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好好学习。其次是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参加的活动,要大胆参加。抓住每一个能够提升自己的机会,不要害怕,因为越是让你恐惧的事情,越能让你提高。最后希望大家遇到事情不要害怕,要相信自己,真的已经很厉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