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人物 | 张益明:智者见益,明者更明

时间:2025-03-19浏览:10

“崇德,尚学,求是,创新”校训,是海南师范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海师人奋斗的精神动力。“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独木成林、爱满天涯”的“榕树精神”,是海南师范大学精神的形象概括和真实写照。在奋斗路上,海师学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我们一起见证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风采,感受榜样的力量!

张益明,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法学院法学专业2020级学生,现已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人物经历:

·获得辞鉴(海口)律师事务所一等奖学金;

·连续获得海南师范大学专业一等奖学金,被评为“优秀三好学生”;

·荣获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二等奖”;

·海南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高校组“一等奖”;

·海南四校“12.4”国家宪法日普法知识竞赛“一等奖”;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第二届“中吴法学”学术夏令营“二等奖”;

·海南师范大学“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海南师范大学外研社国才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

·海南师范大学外研社国才杯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特等奖”;

·海南师范大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贸港法知识竞赛“三等奖”;

·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技能大赛班主任技能“一等奖”等。


关于学习,张益明始终坚持以学为先,以赛促学。综合绩点专业排名第一,在各项赛事上也展露出非凡实力。提到比赛,大多数人的反应可能会是是害怕与抗拒,而没有人生来就是久经赛场,而多去尝试则是张益明积累经验的信条。提到自己的第一次比赛,张益明的记忆颇深,当时是校团委组织的演讲比赛,参赛选手一共有三十几个人,他幸运地获得了院赛第一名,怀揣着紧张与激动参加校赛,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或许是赛前那一碗面带来的温暖,张益明最终获得校三等奖。宪法学比赛、演讲比赛、英语竞赛、教师技能大赛,就这样经过一场场比赛的尝试,张益明积攒了走得更远的信心,收获了知识的充盈,更实现了身与心的成长。

优异的学业与竞赛成绩也让张益明成功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而关于保研这个目标,张益明提到了一位同样成功保研的学长,通过这位学长他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他向学长寻求了保研的经验,一步步明晰自己的保研之路,最终也如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有丰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而高中时期的模拟联合国给张益明埋下了一颗关于法学的种子,进入到大学,这颗种子蓬勃地生长,盛开出灿烂的花朵。


大学期间,张益明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自觉投身于自贸港乡村振兴与普法事业,先后组织建设“小獬豸”“普法助学,行在南江”志愿服务团队,定期于海口、万宁、昌江等地的乡镇中小学校开展普法志愿活动,累计时长超过300小时,受到搜狐网、凤凰网、法治时报、今日定安报、福州新闻网、海南政法网、澎湃新闻、潇湘晨报、澄迈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为达到精准普法的效果,他曾前往海口市荣山学校(原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东方市感恩学校等接收罪错未成年人的专门学校调研,并与海南省教育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负责同志、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有关同志进行访谈,结合在海口市灵山镇南江小学、三江第二小学、塔市小学、澄迈县加乐中学的普法经验,设计出针对未成年人特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法治教育、防范新型毒品、《反食品浪费法》系列课程。


而这些同样诠释了他所认为的公益性是律师的本质属性,张益明在学与用中达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除了学习经验和实践经验之外,张益明还热衷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张益明同其他学生干部一同创新建构了成员大数据库+活动小组志愿者管理培训模式,组织开展青少年普法志愿备课研讨会、普法经验分享会,所组织参与的志愿项目服务总时长达13600小时。

“奉献务实、助人自助”是张益明的志愿服务宗旨。大家总能在志愿现场看到他与伙伴们的身影:“热血注心田”献血活动、“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联合开展的“情泽妇幼”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与省图书馆联合开展的“书香弥漫”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联合中共澄迈县加乐镇委员会、澄迈县加乐镇人民政府举办的禁毒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他希望能在志愿实践中“养浩然正气,铸法治精魂”。他始终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志愿实践中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张益明说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前路漫漫,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让我们脚踏实地,奋勇向前,敢于尝试,全面发展,创造自己的未来,走出自己的人生路。